安徽霍山文峰学校欢迎您!
首 页  |   本部简介  |   招生简章  |   教师天地  |   学生园地  |   学科天地  |   家长学校  |   返回主站
 
以生为本,以本为本
页面功能: 【字体: 】   时间:【2009/10/15 0:00:00】  【关 闭】  【打 印

 ??

刘 敏
  自实施有效教学以来,全校师生都在围绕怎样让课堂有效而苦思冥想,其中的艰辛不可言语。而如今,已形成了以“导学案”为纲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文峰的一员,我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它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为担任教授语文知识,传承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
  虽说生活无处不“语文”,但当它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很少受到我们的关注。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书本,只是形成文字的语文知识,而且只有那么几十本书,几百篇课本。想通过这么多书、课本去让他们理解、感悟语文——中华文化的魅力,真有点“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可是,问题放在眼前,又不能不解决,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文本内、时间内获得“工具”和“人文”就更加重要了!而“导学案”的出笼,应该说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导学案,主要由以下七大模块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准备,问题探究,疑难问题,中考链接。其中每个环节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预习、展示、反馈的三个环节,所以这个导学案也可称作“三段式”有效教学案例。
  框架出来了,即如何编写“导学案”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备课生活化,从课本实际出发,使知识问题化,从生活实际出发,使问题能力化, 从有效教学出发,使训练课堂化、过程体验化,以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为标准来精心的编写。
  学生是活脱脱的人,他们有情感、有思想,在编写时,肯定不能按固定模式生搬硬套,那样就会抹杀他们的思维和个性。例如,在学习目标那个板块,拿到一篇课文,你首先考虑到的是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理解课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要兼顾,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前对此文的学习目标有所把握,只有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有事可做,边学边感悟。
  学前准备这一栏更要为学生而设计,在编写时,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把握此文,学生一定要对此文的作者、背景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等方面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理解文章,体悟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精髓,这就要求老师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省去一些无须花费的时间,从而把时间用在一些重点的环节上,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学生有一篇文章学下来似乎一无所获,不知道该去掌握些什么的感觉。还可以让他们在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概理解以后,而能独立完成学前准备这一部分内容,这也是对初感课文后的一个小小的检测。从而对课文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也是学生下一个学习环节的铺垫。
  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可以编排一些基础性要求问题,反之,则要求有所拔高。在问题探究这部分中可以有所体现,使问题层次化。即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提高,还要符合学生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
  再者,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如果脱离了它,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师再厉害,也会劳而无获。所以,在编排时,要尽量以教材为主,把文本中的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问题加以归纳,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每次课前,充分阅读文本,还要熟悉与之相关的课时练习拓展,这样你才能熟悉选文的内容、结构和传达给学生的其他相关信息。“导学案”中问题探究这一栏能很好的扣住了这一要求!既然是问题,肯定是学生在阅读时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也是老师在备课前要思考到的问题。可以说,这部分是导学案的“重头戏”,它包涵了相当多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这一栏时,一定要吃透书本,“把书本翻烂”,在体现此文的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完成本课的同时,对于在自己阅读文本有可能遇到的疑难,以及相关参考资料上对本文理解的独到观点,都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设计出来,即知识的问题化。这样就会省去学生在看读时所花去的不必要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
  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所发现的问题填入疑问栏中留在组内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就留于组与组之间讨论,全班参与。再不能解决的就与老师联系,师生之间合作探究,实现“师生共学”,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组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消除组组之间的隔阂,让他们在竞争的同时又能体会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和众人智慧的神奇之处,又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同学们体会到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乐趣。从而教师也成功的实现了学生学习资源提供者,学生学习协助者,促进学生身心智情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的角色。
  学习反思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可从多个方面来感悟,例如,内容,结构,语言(甚至个别句子,词语或字),思想,情境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学生的赏析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最后的“中考链接”部分,主要是针对文本学习过后的一个拓展练习,题目基本为各省市历年中考试题(精题汇编亦可),讲究全新性,典型性。此部分可以让学生时时体验中考,感受中考的题型,也可让学生再次领悟文本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习文本之后的一个很好的检测。      
总之,导学案设计要具有导学性、指向性和目标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是导学案编排的初衷,只要我们遵从“以生为本”,就一定会让初衷得以实现。

 
版权所有: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524号 地 址:安徽省霍山县经济开发区 Email: hswfxx@sina.com